宠物乳品的四大认知误区
概述:这篇文章旨在澄清关于宠物乳品的四个常见认知误区,包括乳糖不耐受、羊奶不含乳糖、喝奶引发的腹泻原因以及液态奶营养价值高于奶粉的观点。通过科学依据,文章详细解释了幼猫幼犬在4周龄前能够消化乳糖,之后随着乳糖酶的减少,它们逐渐出现乳糖不耐症;羊奶虽然乳糖含量较低,但仍含乳糖,不应过度强调其“无乳糖”特性;宠物喝奶后的腹泻可能由喂食不当或酪蛋白难以消化引起,而非仅仅乳糖不耐;液态奶与奶粉在营养价值上不存在绝对优劣之分,奶粉通过调整营养素添加量确保了营养成分的稳定性。
对于现代人而言,生活质量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需求的细化,宠物的饲育则是非常集中的一个体现。作为近年来逐步兴起的蓝海行业,各类宠物乳品层出不穷,其功能性和针对性也都能不同程度满足宠物主的诉求。然而,也正是由于产业和产品的新兴,当前仍有很多人对于宠物乳品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。
由于犬猫体内的乳糖酶分泌量极少或没有,身体不具备完全消化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的能力,因此在服用母乳或其它乳制品时会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。这种疾病又称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症。牛奶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,也是富含乳糖的乳品,往往会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宠物引用后腹泻。
实际上,4周龄前的幼猫幼犬基本并不具备乳糖不耐,这也是它们得以饮用母乳的原因;这个时期的猫犬体内是含有乳糖酶的,只有4周龄后受离乳期的影响,才会让它们体内的乳糖酶逐步减少直到最终消失。大多数的犬猫自此时期开始直至成年,都会伴随乳糖不耐症,饮用牛奶很可能会引发胀肚、腹泻、软便等症状。
很多商家在销售羊奶粉时都会将“不含乳糖”作为惯用的营销话术。根据研究资料显示,羊乳中的乳糖含量只是略低于牛乳,但二者其中都是含乳糖的;过度强调“无乳糖”本身就是不准确的说法。
近年来,部分宠物主采用喂食舒化奶的方式来避免宠物的乳糖不耐。舒化奶作为针对人类营养需求而研发的产品,可做暂时应急手段,但如若考虑长期稳定的营养补充,还应选择专项的宠物乳品。
事实上,宠物喝奶后的腹泻更多来自于喂食不当或者酪蛋白难以消化。前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,牛奶变质、牛奶温度过低或喂食过多都是其中因素;后者则由于牛奶中的酪蛋白高含量。比例过高的酪蛋白遇胃酸易形成较大凝固物,导致消化困难,从而引发宠物的腹泻。
由于过去数年间营销话术中对于“原生态”“原汁原味”等概念的强调与对工艺流程合理性的忽视,使得“液态奶加工手段少、比奶粉更有营养”等说法甚嚣尘上。
事实上,奶粉的干燥工艺流程确实会导致部分高温敏感型维生素的流失,但这些损耗均已是被纳入了生产过程中的考虑范围。因此,研发均会在喷粉前就提高相关营养素的添加量,确保损耗之后的营养素含量也仍高于包装标示的营养含量。除此之外,奶粉的优势还体现在贮存手段的便利,奶粉性状决定了它既便于营养元素的留存,也能有效避免浪费。